面对新一轮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严之又严、真之又真、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快之又快”要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党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同时,各基层党组织纷纷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广大党员不畏风险、冲锋在前,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教学区每天参加核酸检测的后勤服务职工,今晚收拾衣服和生活用品,明早七点前入住学校”,4月24日晚,学校后勤处工作群内发出这样一条信息。“收到,准时到达”“为了守护学校安全,我积极配合”……学校后勤职工纷纷响应。4月25日早上5:00多,天刚蒙蒙亮,696名医护人员、餐厅工作人员、保洁人员、水电暖维护人员等带着行李,纷纷入住教学区,教学楼的教室、大厅成了他们临时宿舍,只为保障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
除了后勤职工,学校94名辅导员舍小家、顾大家,逆风而行,分头入住学生宿舍楼和集中住宿地,24小时“在岗位、在状态、在一线”,每日负责信息摸排统计、情况日报、特殊学生监测等事务性工作,耐心做好学生疫情防控教育和宣传工作,随时关切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所急所盼,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因为之前孩子就读的中学出现了确诊病例,我没能入住教学区,这一次我主动请缨,一定要和学生们在一起,我在,孩子们能安心一点”。我校一位辅导员表示。
为让学生们住得舒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全员上阵,督促引导学生出入公寓佩戴口罩、严守“一米线”,认真落实每日消杀、通风等工作。杨仙玲是研究生公寓的值班员,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楼妈”,她每天都吃住在值班室,尽心尽力守护着学生的安全。“这些就是我的孩子,我必须为她们负起责任。”杨仙玲说。
小医院,大作为。春季开学以来,校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勇担使命、积极作为,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坚守一线、日夜奋战、服务师生,累计开展核酸检测60余万人次,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一直都在,特殊时期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坚持。”“从春季开学以来,经历过这么多次的考验,这份时刻准备着的警惕,已经融入了日常工作。一声召唤,随时出战。”校医院于智芬表示。在4月25日的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我校参与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格外冷静、沉稳、自信,全员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配合也越来越顺畅高效。而这些,正是全校师生战胜疫情的最大底气。
面对新一轮的疫情,学校重启线上教学,广大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与工具,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有保障的线上教学,实现疫情的全面防控与教育教学的有序推进。“讲好身边防疫故事,同上一堂防疫思政大课”,学校将疫情防控故事作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为讲好防疫思政课提供“金点子”,以实际行动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
《疫情又起,我们应该这样应对》《用“心”战“疫” 你我同行》……近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做好24小时紧急心理援助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沙龙和交流活动的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出多篇推文,实现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传递。“疫情防控状态下,学生容易因为长时间隔离或担心自己感染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我们把关怀做到点点滴滴,把温暖送到同学们心中,这是我们的坚守,也是我们的责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应对此轮疫情,学校后勤处持续做好食材采购,拓展采购渠道,做好食堂、超市日常保供及物资储备。“我们尽最大努力为教学区师生提供正常餐饮服务,保证在校师生能吃得好、吃得起。”学校后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餐厅需要的米面油等大宗物资储备量保持在一个月以上,土豆、圆葱等蔬菜储备量保持在一周以上。对需要每天采购的新鲜蔬菜、冷鲜肉、鱼类,饮食服务中心对采购渠道进行全程跟踪调查,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和供货商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供应不断线。”(鲁东大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